了解脫機化

優點和缺點

去機構化是一項政府政策,將精神健康患者從國家“精神病院”轉移到聯邦資助的社區精神衛生中心。 它始於20世紀60年代,作為改善精神病患者治療的一種方式,同時也削減了政府的預算

1955年,這一數字達到558,000人,佔人口的0.03%。 如果今天有相同比例的人口被制度化,那將是75万精神病患者。

這比巴爾的摩或舊金山的人口還要多。

效果

從1955年到1994年,約有487,000名精神病患者從州立醫院出院。 這個數字下降到只有72,000名患者。 各州關閉了大部分醫院。 這永久性地減少了長期的住院護理設施的可用性。 到2010年,有43,000個精神病床可供使用。 這相當於每10萬人約14張病床。 這與1850年的比率相同。(來源:“時間軸:去機構化及其後果”,母親瓊斯,2013年4月29日。)

結果,220萬嚴重精神病患者根本沒有得到任何精神治療。 大約200,000患精神分裂症或躁鬱症的人無家可歸。 這是無家可歸人口總數的三分之一。 百分之十的退伍軍人患有創傷後應激障礙或其他與戰爭有關的傷害。

(資料來源:“去機構化和無家可歸的精神病”,醫院社區精神病學,1984年9月,35(9),899-907。)

監獄和監獄有30多萬人。 這意味著所有囚犯中有16%患有嚴重精神疾病。 公立和私立醫院共有約10萬張精神病床。

這意味著監獄和監獄中嚴重精神病患者比醫院多三倍以上。 (資料來源:“去機構化:失敗的歷史”,治療倡導中心,“去機構化:精神泰坦尼克”,前線,2005年5月10日)

三個原因

發生了三次導致去機構化的社會和科學變革。 首先,精神病藥物的開發治療了許多精神疾病的症狀。 這些包括氯丙嗪和後來的氯氮平。

其次,社會認為精神病患者需要治療而不是被鎖住。 第三,像Medicaid和Medicare這樣的聯邦資助去了社區精神衛生中心,而不是精神病院。 (資料來源:“ 減少集體監禁:20世紀60年代精神病院去機構化的教訓 ”,俄亥俄州刑法雜誌,2011年。)

歷史

優點

去機構化成功地為精神障礙者提供了更多的權利。 幾十年來,精神病院中的許多人都住在後面的病房裡。 他們得到不同程度的照顧。 它還將治療文化從“送走”轉變為盡可能融入社會。 這對唐氏綜合症和其他高功能精神障礙患者尤其有益。

缺點

許多從機構釋放的人都患有嚴重精神疾病。 由於他們的疾病的性質,他們不適合社區中心。 長期的住院護理為許多患有嚴重精神疾病的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療。

沒有足夠的聯邦資金為精神衛生中心。 這意味著沒有足夠的中心來服務那些有精神健康需求的人。 這也使得難以創建任何全面的計劃。 精神衛生專業人員低估了協調分散在整個城市的社區資源對於那些患有疾病的人來說是多麼困難。

法院幾乎不可能違背他們的意願犯下任何人。 無論是為了自己的安全和福利,還是為了別人的福利,情況都是如此。

去機構化和大規模謀殺

大規模槍擊事件的興起是否可能導致去機構化? 自1976年以來,平均每年發生20起大規模謀殺案。 J. Reid Meloy博士是一位法醫心理學家,曾對他們進行過研究。 他發現大批謀殺者患有慢性精神病性精神障礙,精神分裂症和偏執性疾病等精神疾病。 他們具有人格障礙的偏執型,自戀型和分裂型特徵。

這些不是正常人,只是“啪啪”。 相反,他們多年來遭受未經治療或治療不佳的精神疾病。 大多數計劃射擊多年。 梅洛伊認為,行為威脅評估是可用的。 主動使用這些是我們預防的最佳希望。 (來源:“大屠殺的七個神話”,2014年4月21日,今日心理學。)

喬治華盛頓醫學中心暴力心理學專家艾倫李普曼博士表示贊同。 他說,大規模殺手通常屬於三類之一。 他們要么是精神病人,反社會人士或精神病患者,要么是16至25歲的人,他們都很沮喪和暴力。

但是保護精神病患者權利的法規阻礙了治療。 例如,除非他們已經證明對自己或他人的威脅,否則家人不能犯人。 法官不能命令嚴重精神病患者繼續治療。 不允許人們將自己或他人威脅的精神病患者的槍支移除。 這些規則的逆轉將允許家庭成員為他們精神病患者的親人得到治療並保護社會。